徐州市教育局: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常见急救知识走进中学课堂的提案》(第403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综合市红十字会意见,现将提案具体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重要内容。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发布《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通知》(苏教体艺函〔2021〕21号),通知明确了行动目标,即到2025年,学校校医、体育教师等重点教职员工应急救护持证率达100%(包括救护员持证或CPR+AED培训持证),高等院校、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救护师资覆盖率达100%(每所高等院校、高中阶段学校至少有1名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学生军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达100%。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与救护设施配置不断完善。全省红十字会自有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放,预约安排救护培训。“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安全应急与避险体验提供便利。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广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为师生生命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徐州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做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的良好风尚,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关注青少年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
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内容体现在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制等课程中,辅以宣传栏,校园网、家长群等现代化手段大力宣传,联合当地红十字会,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师入校培训、实操指导。目前,相关教育已覆盖到我市各中小学校。
二、加强重点人员持证培训
各地各校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每年分批次组织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等重点教职员工进行救护员公益培训。到2025年,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医和体育教师全员持有救护员证或“CPR+AED”培训证,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为了完成省定的三个100%的培训目标,从2022年起,市教育局根据各县市区学校数、在校生数、在职教职工数,每年下达各县区重点教职员工应急救护员培训数,督促各地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并把培训完成情况纳入督政考核。参训人员要通过16课时的救护员培训或4课时的“CPR+AED”培训,由当地红十字会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由红十字会颁发红十字救护员证。新沂市教育局已连续多年利用暑期组织多批次的应急救护员培训,基本覆盖了重点岗位的教职员工。
三、加强应急救护师资培训
2021年9月份,市教育局联合市红十字会,梳理摸排全市各中小学校应急救护师资情况,分别在新沂市、沛县和鼓楼区开展了三批次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师资160人。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每年面向学校定向举办相应班次的应急救护师资初训和复训班,为学校培养应急救护师资,市教育局联合市红十字会积极争取名额,每年选送人员参加省训。以上师资在参加当地学校应急救护员培训以及学生军训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四、加强学校军训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密切配合,大力推动高等院校、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教学纳入学生军训内容,做到全员全覆盖。在徐高校、我市高中(含职业学校)根据高等院校、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要求,将应急救护作为必讲必训的教学内容纳入新生军训计划,其中,高等院校8-16个学时培训,要求大学生掌握救护基本知识、个人卫生,意外伤的救护、心肺复苏,战场自救互救等基本军事技能;高中阶段学校4个学时培训,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医疗救护基本知识,学会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意外伤自救互救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五、加强学校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置
在市红十字会和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2023年春节学期,市教育局、市卫健委争取到财政支持,学校出一半,财政补一半,为市在徐高校和直属学校配备了106台除颤仪(AED)。要求高等院校和3000人以上规模的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在体育场、体育馆、校医院(医务室)、宿舍区等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有条件的高校可配备应急救护一体机。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应急救护设施设备的使用培训。
六、加强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各地红十字会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推动建设一批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依托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健康促进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建立以“CPR+AED、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救护体验和红十字文化传播为主的生命健康安全应急救护体验场所,作为学校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救护培训的重要载体。徐州市第一中学应急救护体验教室和培训基地正在建设中。